FB粉專拍賣銷售該怎麼分析,才能讓你有效的達到高轉換率?
相信如果是認真在經營臉書粉絲專頁的你,一定很想知道究竟貼文的頻率要多頻繁,又該用哪些衡量標準來估算怎麼樣的頻率比較好?不過每個產業的粉絲團跟經營模式都不一樣,而你必須找到屬於自己的「Magic number」。
其實只要讀懂了 Facebook 內建的 Audience Insight 洞察報告,就能夠得到非常寶貴的資訊,提供以下 4 個方法讓你參考:
1. 觀眾的偏好和基本人口統計變數:
經營粉絲團,你必須了解你的受眾都是哪些人,最需要抓住的第一件事就是: 他們都喜歡什麼?
臉書的洞察報告可以讓你看到這些人是誰,他們對什麼內容感興趣。
在洞察報告裡面,你可以根據 Facebook 提供的資訊,針對你的粉絲做主要的人口統計變數調查,了解他們一般在網路上活躍的時間,以及喜歡哪種類型的貼文內容,幫助你釐清貼文的頻率。此外也可以透過進一步地分析比對,和你期望的潛在顧客之 persona 是否一致。
甚至你還可以到廣告受眾洞察報告裡蒐集更多資料(必須先建立一個廣告活動,但你可以在建立並審核通過後停止廣告活動,如果你沒有真的要下廣告的話。)
除了自己的粉絲受眾之外,也可以透過功能設定,了解在某些興趣下的族群,他們鎖定的相關網頁或更細節的人口統計變數資訊。
在左邊的側欄,你可以輸入各種搜尋條件
下圖以美國對 Garmin 有興趣的使用者為例。你可以看到詳細的統計數據,比方說會買 Garmin 這類型商品的人,他們一般的零售花費是多少、線上購物的比率是多少,購買行為又大概是什麼樣子,除了作為廣告使用之外,你也可以藉此了解你的使用者可能會對哪些議題有興趣,或平時還有涉入哪些內容。
雖然目前大多的用戶資料檢視僅鎖定地域在美國,但你也可以用美國的消費者之偏好作為拓展其他地區事業的參考。
2. 參考其他粉絲團
不同種類型族群的消費者,流連忘返在網路上的時間都不一樣,但這並不影響每個產業從強大的社群媒體中透過了解你的競爭對手,或是其他與粉絲有良好互動的粉絲專頁,他們是如何經營粉絲專頁的。
你可以到洞察報告中的「Post」裡面的「Top posts from Pages you watch」看到近來其他粉絲專頁的經營概況,進一步去了解他們一貼都有幾則貼文?他們什麼時候發佈文章?怎麼排程?什麼樣的內容跟使用者有最多的互動,也可以透過手動增加更多關注的粉絲專頁。
3. 貼文類型偏好
你或許沒辦法讓每一則貼文都能有很好的成效表現,而且如果只是為了貼文而貼文的話,並不會讓你的粉絲專頁變得更熱門,很有可能還會讓你的粉絲們感到無趣。但若如果你的粉絲本來就是在臉書上很活躍的使用者,而你也提供他們有趣且實用的內容,那麼一天如果有多則貼文,對你的粉絲經營當然是會有正向的效果。
這邊提供一個社群媒體第三方數據分析工具, Agorapulse 可以透過圖示的分析,讓你看到使用者與你的貼文互動情形,試驗不同的貼文內容跟類型,並且追蹤成效表現。
而目前除了 Facebook 之外,它同時也提供 Twitter、Instagram、LinkedIn 和 Google+ 的帳號整合,你可以在同一個後台切換不同社群媒體間經營的成效表現,有 15 天的免費試用期。
4. 現有粉絲人數
粉絲的經營並不永遠都是在質和量之間的戰爭,也就是說,並不是有內容品質就不用有一定產出的量,也不是說衝了粉絲貼文的數量就會為你帶來一堆粉絲,重要的是,你如何能讓更多的人看見你,增加自然觸及率(Organic reach)。
在 Facebook 不斷改變的演算法中,他們使用了 超過 10 萬個因素 去決定要呈現哪些資訊在使用者的動態牆上。誠如之前的文章有提過,比起相對商業化的粉絲專頁,目前 Facebook 更傾向於讓使用者與家人、朋友有更強的連結。
也就是說,如果你的粉絲團人數越多,很有可能你的自然觸及率就會因此降低。如果是這樣的話,你或許可以嘗試增加貼文的頻率,以觸及到不同的族群。
【結語】
了解你的受眾以及調整你的策略,以符合他們的需求是經營粉絲團最重要的核心價值,這會讓你的粉絲專頁即使在未來演算法的更改下,仍然保持競爭力。
若你的粉絲團才剛成立,你可以從一天張貼 1-2 則貼文開始,作為一個基準去觀測什麼樣的發文頻率對你的粉絲專頁來說能有最好的成效表現;而如果你已經經營一段時間,有不同的受眾在不同的國家,則可以搭配當地的季節性活動或假期推出不同的內容,增加你與不同國籍受眾之間的互動。
最後一個小叮嚀:絕對不要讓你的臉書貼文停滯了!想讓粉絲人數有所成長,就像羅馬一樣不是兩三天就能夠達成的事,必須持之以恆地經營。而且如果太久沒更新的話,現在臉書也會提醒你要更新內容,不然就會刪除你的粉絲專頁哦!
資料來源 : TransBiz
有任何直播拍賣電商的問題都可以諮詢Jambo小助手諮詢
Jambo小助手協助您如何用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吸引流量
以及如何使用免費程式做全自能化訂單處理